2025年10月24日下午,北京大学电子学院前沿论坛第89期讲座成功举办。本期论坛特邀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建新,作题为“高性能制冷红外探测器研究与进展”的专题报告。论坛由电子学院张志勇教授主持。

陈建新老师为同学们作报告
报告首先回顾了中科院上海技物所的建立与发展史,介绍了其自建立以来便扎根红外探测领域的背景。报告指出,红外线作为人眼不可见的光线,蕴含着物体温度、物质成分等丰富信息,在资源勘探、气象预报、天文观测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正是基于对科技前沿的深刻洞察,中科院上海技物所长期专注于红外探测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致力于解决高性能红外探测器“卡脖子”难题。这也提醒着同学们,将服务国家、服务社会融入到自身的科研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
报告指出,红外探测器材料的进步对于推动该领域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报告人重点介绍了碲镉汞材料及其器件技术。碲镉汞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本征窄带隙半导体材料,通过调节其组分,可以响应从近红外到甚长波红外的不同波段,是实现高性能红外探测的理想选择之一。报告梳理了碲镉汞探测器从单元到面阵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在分辨率、灵敏度、响应速度等方面的持续提升,正是这些材料与器件技术的突破,奠定了现代红外成像的基础。
陈建新老师不仅详细介绍了其在碲铬汞以及超晶格红外成像上的成果,还描绘了前沿的红外探测发展趋势,包括三维芯片集成、多维度探测、感算一体等,对同学们选择未来的科研方向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引作用。
在最后的问答环节中,在场师生与报告人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


提问交流
这场长达两个小时的讲座高屋建瓴、内容翔实,为在座学子带来了一场关于红外科技前沿的思想盛宴。陈建新老师所展现的深厚学养与前瞻视野,不仅深化了听众对技术本身的理解,更在科研方法论、学业规划与职业选择上带来了深刻启迪,令人受益匪浅。报告结束后,电子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志勇教授为陈建新老师颁发了北京大学电子学院前沿论坛纪念牌,并合影留念。本次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

张志勇教授为陈建新研究员颁发纪念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