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4

电子学院前沿论坛第九十二期成功举办

2025年11月21日下午,北京大学电子学院前沿论坛第92期讲座成功举办。本次讲座邀请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首席专家刘光毅博士。刘博士为大家分享了题为“6G通感智算融合赋能新型业务与终端”的精彩报告。本次报告由电子学院宋令阳教授主持,60多名师生到场交流。

刘博士首先回顾了4G网络的发展历程,指出其成功的原因在于个人终端的迅速普及,结合广泛的基础设施覆盖,催生了电子商务的应用以及诸多互联网大厂崛起,带来了迅猛增长的流量需求。在这一背景下,4G网络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刘博士随后讲述了5G网络发展至今,在哪些问题的影响下,没能达到提出时所预期的目标。他所提到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第一个问题是由于实际应用场景与设想场景存在差异,5G仅在部分有高清视频回传需求的垂直行业,如煤矿、港口管理等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反响。第二个问题来源于5G网络未能如期承接到更多的流量服务。不同于以往2G、3G、4G流量稳步增长的特性,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在5G时代倾向于使用视频压缩技术降本增效,从而带来了流量的下滑。第三个挑战是各企业对于通信服务的需求不再仅限于连接提供,而是呈现差异化特性,需求更多的个性化附属服务,而5G无法满足这一要求。

随后,刘博士介绍了为面对以上在5G部署过程中遇到的挑战,6G的架构主要进行了哪些调整。具体而言,6G的部署主要方向包括通信与感知的融合,通信与AI的结合,以及星地融合。在这些主要方向中,6G网络的架构从传统的移动通信网络转变为移动信息网络,这意味着网络不再仅仅是数据传输的管道,而是能够主动感知环境,智能处理信息的基础平台。另外,6G网络将结合云原生技术,将各个服务模块化,可以按照用户各自的需求,进行自由组合。这一做法可以满足用户的差异化需求,进而衍生出丰富的附属服务,从而在提升网络资源效率的同时,显著增强用户的满意程度。

接下来,刘博士介绍了在6G场景下会出现的新业务以及新终端,主要包括智能网联汽车,新兴智能终端(如AI眼镜),以及具身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作为自动驾驶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多车协同感知,快速路况上报等方面相较传统汽车有着明显的优势。以AI眼镜为代表的新兴智能终端改变了我们与数字世界的交互方式,用语音与手势取代屏幕触控解放双手,通过第一视角的实时辅助,可以实现从导航指引到即时翻译的一系列功能。具身智能机器人在旅行陪伴、日常娱乐,以及医疗陪护、健康监测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一系列应用无不涉及到通信、感知、计算、智能兼具的网络需求,这也是我们6G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在互动环节,现场老师和同学们踊跃提问,问题涉及到通信网络与计算AI单元的集成方式,6G星地网络部署面临的挑战,以及是否6G网络在新兴终端上也会面临推广困难的问题,刘博士逐一解答,现场讨论气氛热烈。与会师生表示:本次讲座开拓了大家的视野,让大家对于5G部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未来6G网络部署的重点所在有了更多的了解。报告结束时,宋令阳教授为刘博士颁发了北京大学电子学院前沿论坛纪念牌,并合影留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