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5

电子学院前沿论坛第八十四期成功举办

2025年3月21日下午,北京大学电子学院前沿论坛第84期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特别邀请了中兴通讯技术规划部副部长、公司标准战略总体负责人田力博士主讲,分享了题为“全球6G标准发展态势”的精彩报告。报告由电子学院蔡雪松老师主持,来自学院师生共30余人参与交流。

田博士首先从全球6G标准化进程切入,回顾了移动通信“十年一代”的发展规律。结合近期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与首尔3GPP 6G研讨会动态,田博士以“繁荣与危机并存”概括当前形势:一方面,AI技术与低空经济等新兴场景成为行业焦点;另一方面,运营商投资分化、技术代际模糊等问题为6G标准化带来挑战。他强调,6G需在5G三大场景(eMBB、URLLC、mMTC)的基础上,拓展通感一体化、AI原生网络、全域覆盖等能力,推进通信连接、智能计算有机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而针对6G核心技术方向,田博士系统解析了物理层演进与网络架构革新。在物理层方面,他提出“增强而非颠覆”的总体趋势;在网络架构领域,他对比了“5G平滑升级”与“6G独立组网”两种路线,指出运营商需更多重视成本与性能之间的平衡,而通感一体化波形设计、星地融合组网等技术的标准化将成为关键战场。此外,田博士特别强调了AI与通信的双向赋能。

随后,田博士将视角转换到行业全球化竞争的高度,剖析了中美欧三方战略差异,带领在场师生以不同的角度看待6G的发展演进。田博士以美国主导的Open RAN技术联盟为例,揭示其技术开放表象下的产业博弈本质——通过解耦传统通信设备供应链,强化IT产业优势;相比之下,欧洲通过《标准化战略2.0》强化技术主权,试图以价值观驱动标准制定;中国则依托“3G突破、4G并跑、5G引领”的积累,推动6G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闭环。田博士也补充道,虽然各国战略差异呈现明显不同,但全球协作、合作共赢依然至关重要,是6G标准发展的必然趋势。

最后,田博士带领大家展望未来,提出三大核心判断:其一,6G标准将呈现“基础共性框架+区域特性扩展”的弹性结构,以兼容不同市场需求;其二,低轨卫星星座与地面网络的深度融合,将推动“空天地海一体化”覆盖能力落地;其三,中国需加强“技术-标准-产业-人才”协同,尤其注重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与规则制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他总结道,6G不仅是通信技术的迭代,更是数字生态的重构。坚持开放合作与自主创新,才能在全球产业变局中把握主动权。

在互动环节,与会师生就“6G与AI融合的商业化路径”、“技术驱动与应用驱动的共存”等议题踊跃提问。田力博士充分结合产业案例与最新政策动态予以解答并展开讨论,强调标准需要回归真实市场需求。

本次讲座为学术界与产业界搭建了深度对话平台,让在场师生从多维度了解到6G标准的发展进程,对相关领域技术进步的方向与行业环境形成了清晰认知。同时,也从行业应用的角度对所从事的学术研究产生了启发。讲座结束后,电子学院党委副书记程翔教授为田力博士颁发北京大学电子学院前沿论坛纪念牌,并合影留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