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06

电子学院程翔教授和李廉林研究员牵头项目均荣获2023年度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近期,2023年度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在上海举行。在本次79项获奖成果中,电子学院程翔教授团队主持完成的“复杂高速移动场景下车联网信道建模与传输理论”和李廉林研究员团队主持完成的“基于智能超表面微波感知与通信的关键技术”均荣获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

(图源:中国通信学会官方网站)

“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由中国通信学会设立于2002年,是我国信息通信领域最具权威性的科技奖项,也是国家科技奖励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来奖励在通信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与开发、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成果或者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经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评审、评审结果公示、常务理事会批准,2023年度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授奖项目19项。此次获奖是对项目第一完成单位北京大学在信息通信领域长期工作的充分肯定,提升了北京大学在通信领域的学术影响力。


获奖成果:复杂高速移动场景下车联网信道建模与传输理论

主要完成人:程翔、马楠、张荣庆、陈晨、陈建侨

第一完成单位:北京大学

获奖成果介绍:

车联网是实现智能交通、自动驾驶等未来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的核心基础之一,被我国列为新基建和智能交通的基础保障。但复杂高速移动场景使车联网信道呈现快时变、高多普勒,且更加恶化,从而导致高可靠和低时延的车联网传输设计更具挑战性。因此,复杂高速移动场景下的高可靠、低时延传输理论和方案设计,是车联网研究的核心挑战和制约其发展的根本难题。

项目从挖掘复杂高速移动场景车联网信道特性出发,揭示了车联网信道恶化的物理成因,建模了基于动态散射体密度的非平稳信道模型;提出了基于差分空间调制技术的车联网序号调制方案;设计了基于信道预测的车联网中心直通方案,构建了时空动态下车联网高可靠、低时延系统设计的新范式,为推动车联网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技术支撑。项目8篇代表性论文中有7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包含热点论文2篇),SCI他引758次,并获得IET Communications最佳期刊论文奖Premium Award、4次获得IEEE通信学会旗舰会议ICC和GLOBECOM等最佳论文奖,10项提案被3GPP国际标准规范采纳、2项国内标准被采纳,牵头发布了4项国内行业/团体标准,项目相关成果在大唐移动商用网络得到了验证和应用。


获奖成果:基于智能超表面微波感知与通信的关键技术

主要完成人:李廉林、崔铁军、赵晗汀、马骞、阮恒心、刘硕、刘彻

第一完成单位:北京大学

获奖成果介绍:

在国家变革性技术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资助下,项目对智能超表面微波感知与通信的基础原理、样机研制和工程应用等进行了系统性研究,构建了智能超表面微波感知和通信的体系,为推动国家“双碳”战略信息社会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八篇代表作总影响因子130.6,目前已被Science、Nature Reviews Physics、Nature Reviews Materials、Proceedings of the IEEE等正面引用3000余次(SCI正面他引1600余次),单篇引用830余次;7篇入选Web of Science高被引论文,1篇获2020年Research最佳论文奖;研究成果入选2016年美国光学学会的30项国际同行评议的激动人心成果,入选2017年National Science Review的十二项研究亮点。


2023年度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公告链接:https://www.china-cic.cn/Detail/24/5169/5169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