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2日下午14:00,由北京大学电子学院主办的电子学院前沿学术论坛第二十七期通过网络顺利举行。本期论坛邀请到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IEEE Fellow,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院长陈红胜教授做主题为“电磁波隐身与散射调控”的学术报告。讲座由电子学院应用电子所李廉林老师主持。60余名师生线上参加了本次学术报告。
讲座伊始,陈红胜教授由电磁散射理论、超材料基础理论及其应用引入本次报告的主要内容:散射抑制、散射增强和散射智能三个方面,随后展开了精彩报告。
首先,陈红胜教授带我们回顾了近年来隐身衣的前期发展、隐身机理及遇到的挑战。通过抑制物体散射,使其显著降低甚至为零,可实现隐身衣,在军事、航天和海洋等技术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在传统隐身的基础上,提出新型隐身方法——透明隐身:让波绕过物体,实现任意背景下隐身。新型隐身技术面临三个主要挑战:与电磁波相互机理尚不清楚,隐身衣参数苛刻、设备复杂,隐身衣频带窄、色散严重。基于上述挑战,陈教授从隐身衣机理、空间波隐身和表面波隐身等三个方面介绍了新型隐身衣的发展。通过研究电磁波隐身衣散射理论及设计实验,证明了电磁波完美隐身的可行性。为解决隐身衣工作频带窄的问题,陈教授团队提出波矢空间相位重构的宽频带隐身新方法,并在可见光频段和远红外频段进行了实验验证,同时将二维隐身拓展到三维立体隐身。特别地,陈教授介绍了一种支持深度学习的自适应微波斗篷,可以实现毫秒级速度自适应不断变化的入射波和周围环境,与背景电磁环境特征融为一体。
接下来,陈红胜教授为我们介绍了超散射现象的实验实现。通过增强物体散射,使其显著大于同等尺寸的其他物体,可以实现超散射。实现超散射的方法主要有:补偿介质超散射和等离激元超散射方法。补偿介质法超散射材料往往电磁参数非均匀且各向异性,实验难度大;等离激元超散射材料工作频率单一、结构复杂、损耗大。面临以上挑战,陈教授团队设计了一种基于超表面的多频超散射方法,并在近场和远场实验进行验证。
最后,陈红胜教授介绍了一种基于智能散射超材料的动态三维物体识别系统。智能超材料由非均匀超材料或传输超表面制成,并经过拓扑优化和深度学习等方法进行学习优化。同时,设计了兔子姿势实时识别实验,实现了光速级别的实时感知。通过智能化物体散射,使其按照用户自定义的方式传播,可实现光计算、智能感知或者幻觉的功能,在纳米光子芯片、计算机视觉和自动驾驶等领域有重要价值。
在提问环节,现场师生与陈红胜教授进行了互动交流。针对隐身超材料在未来实际应用中面临的体积庞大、处理速度、硬件算力的约束问题、智能光学幻觉超材料动态调控问题,陈教授做了详细的解答。同时对于超材料与类脑计算方面相结合实现感知、存储和计算一体化的设想,陈教授表示是未来很好的研究方向。